首页 资讯 正文

权威发布|新增国家标准2964项,山东构建“1+4+N”标准化创新发展新格局

体育正文 266 0

权威发布|新增国家标准2964项,山东构建“1+4+N”标准化创新发展新格局

权威发布|新增国家标准2964项,山东构建“1+4+N”标准化创新发展新格局

小满时节,小麦陆续(lùxù)成熟,连日来,邹平市供销社组织联合收割机,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,助力颗粒归仓(kēlìguīcāng)。 近年来,邹平(zōupíng)市供销社整合农资、农机(nóngjī)资源,提升农技、农艺水平,畅通上行、下行渠道,围绕全流程、全链条,服务农业发展,便捷群众生产(shēngchǎn)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 不让农时等农资 送(sòng)农资更送技术 清晨(qīngchén),初升的朝阳洒在邹平市码头镇的麦地里,于店村(cūn)农户周大哥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宁静。“供销社吗?我家需要50吨(dūn)化肥。今天就能送到?好哒。”当天下午,一辆印着“供销农资配送”字样(zìyàng)的货车稳稳(wěnwěn)停在他家地头,几名身着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利落地卸货、码放,汗水浸透了衣背。 配送员张勇子刚卸完货,又蹲下(dūnxià)身抓起一把土搓了搓:“周叔,这块地缺钾肥,下次我给您配点含钾高的(de)型号。”像这样的“技术彩蛋”,已成为邹平市(shì)农资配送的标配。 “往年这时候,我得自己跑市场比价格、找车拉货,折腾好几天。现在一个(yígè)电话,供销社直接送到田间(tiánjiān),还教咱咋施肥,省心又放心(fàngxīn)!”周大哥拍了拍鼓鼓的化肥袋,笑得眼角堆起皱纹(zhòuwén)。他身后,麦苗在春风中轻轻摇曳,仿佛在回应这份踏实。 走进邹平市(shì)供销社农资(nóngzī)仓库,复合肥、尿素等各类农资堆叠成山,叉车穿梭不息。“早在农资需求旺季来临前(qián),我们就走访了各镇村,针对(zhēnduì)种粮大户与小农户,精准开展需求调研,按需定制储备(chǔbèi)计划,目前已储备各类农资10000吨。”供销社工作人员指着电脑屏幕介绍,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库存数据和农户订单。 “以前买化肥怕买到假货,现在扫一扫二维码,厂家、批次一目了然!”长山镇种粮大户老王掏出手机,对着化肥袋上的追溯(zhuīsù)码一扫,产品(chǎnpǐn)信息(xìnxī)瞬间弹出。 作为农业生产的“粮草官”,为加快打造农资经营主渠道,邹平市(shì)供销社规划“龙头企业+配送中(zhōng)心+农资网点”集采集(cǎijí)配路径,成立(chénglì)山东(shāndōng)滨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,紧盯春耕(chūngēng)秋种关键节点,构建“源头严控+精准配送+全程服务”的农资保障体系。“向上游对接云天化等知名生产厂家(jiā),确保货源品质。向基层延伸农资网点,健全服务网络,目前已建成1家龙头企业,新增5千平方米的农资仓(cāng),在市内建成46家供销农资直供点,去年供应(gōngyìng)农资1万吨。”邹平市供销社现代流通科科长赵晓飞介绍道,“我们的农资业务刚刚起步,初衷是以供销微利为群众让利,但在实际服务过程(guòchéng)中确实看到了群众的需求,今年预计供应量能再增10%以上。”市供销社依托“整合+自营”方式,不断提升(tíshēng)网络服务效能。当前,建成农资集采集配中心2处(chù)(chù)、镇级农资综合服务站16处、市内外农资服务点360处,形成了“龙头引领、镇站中转、村级支撑”的三级(sānjí)农资网络体系。推广“六(liù)统一”农资配送模式,“一喷三防”、测土(cètǔ)配送、水肥一体化等良技良法。2024年,全系统供应农资20万吨,测土配肥面积25万亩,农资为群众让利10%以上,配肥后地块增产100斤左右。 科技赋能“慧”种田 管(guǎn)作物更管体面 上午九点,韩店镇苏家村麦田上空,一架植保无人机沿着预设航线匀速飞行,雾化的叶面肥均匀洒向麦田。仅用(jǐnyòng)3.5小时,220亩麦田的飞防作业全部完成。地头边(biān),几位老农仰头望着无人机,脸上写满惊叹:“这(zhè)‘铁翅膀’可比咱老把式利索(lìsuǒ)多了!” “以前打药(yào),5个壮劳力起早贪黑干4天,现在无人机半天搞定,每亩成本从30元压到11元!”韩店供销社主任马阳指着监控屏上的实时数据向农户解释。操作员轻点手机,无人机便沿着(yánzhe)航线、调整喷量(pēnliàng),连田边地角的“盲区”也(yě)能精准覆盖。 近年来,邹平市供销社以全国总社“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”为契机,整合17家基层(jīcéng)社为农服务资源,设立17处为(chùwèi)农服务中心,分批分区开展科技助农项目,让(ràng)基层供销社真正“活(huó)”起来,与农民群众的利益联结密切起来。 韩店(hándiàn)供销(gōngxiāo)社托管辖区土地220亩,好生供销社托管辖区土地630余亩,里八田供销社建成年产能力 3 万吨的掺混(cànhùn)肥生产线,肥料按照地块及作物生长需求配比……在更多的乡镇,供销人拿起手机,让黄土地变身“科技田”,让“面朝(miàncháo)黄土背朝天”的传统耕作转变为“看着屏幕庆丰收”的现代农业耕种新画卷。更多供销社年轻人也从谈“土”色变(sèbiàn)逐步向“以地为生(wéishēng)”转变。 “粮食安全是‘国之大者’,种地是一件光荣的事,农业也需要注入更多新生的力量,供销社(gōngxiāoshè)越来越重视专业化力量、年轻化人才,我们(wǒmen)通过‘压担子+练本领(běnlǐng)’,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供销‘田秀才’‘土专家’。”邹平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、理事会(lǐshìhuì)主任张传尧说。 “土地永远不会说谎,我们的每(měi)一份付出都会得到回报,要在种地中(zhōng)成长成才有作为(zuòwéi)。”王晓冉作为里八田供销社引进的1名85后农业专家,研究生毕业后即扎根农业事业,耕耘近10年,也成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“中坚”力量。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邹平市供销社持续加强人才年龄(niánlíng)、知识结构优化,有3名90后同志担任(dānrèn)基层社一把手,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近50%,主要负责人平均年龄44岁,“老带新(xīn)”梯队发展已逐步构建,后备力量越来越充足。 平台整合强服务 授人以鱼(yǐyú)更要授人以渔 麦浪渐黄,丰收在望!魏桥镇(zhèn)楼子张村的“田间课堂”上,市供销社的农技专家举着一株麦穗,操着(cāozhe)浓重的邹平口音介绍着:“大家看(kàn),这(zhè)麦粒已经进入蜡熟期,再有一礼拜就可以收获。”围坐的农户们认真记着笔记,不时有人打断询问。 “我家种了200亩地,本来选的是‘半托管’套餐,想自己收割后晾晒,现在快成熟了想自己联系农机,市场(shìchǎng)上好的机手及设备都(dōu)早早预订下了,且一亩地收费40块,问了问供销社,一亩地只需要35块,全托管的土地,运费(yùnfèi)和烘干费都省下了,收完这一茬我就全托管给供销社,咱(zán)也做个两手一背的‘闲人’。”旁边村(cūn)书记张振波连连附和,“供销社深度参与我们的种植过程,从病虫害防治到(dào)水肥管理(guǎnlǐ)、收获(shōuhuò)、烘干,定期来‘现场诊断’,将晦涩的农业知识揉碎了讲给我们听,种地不再是苦力活,产量也提升了”。 滨供农服公司(gōngsī)、梁邹农发集团担当龙头企业职责,购置日产60吨的良种筛选包衣设备(shèbèi)、169台先进农机,建成7000余平方米(yúpíngfāngmǐ)的标准化培训、农资、农机大厅,1.5万吨的粮食(liángshí)储备仓,工作人员定期深入田间地头,提供农事信息、市场行情和技术指导,解决农业生产(shēngchǎn)中的实际难题,省心又增收。 当前,邹平市(shì)供销社大力推广“1+5”土地合作经营,在全市37个村集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,从耕种(gēngzhòng)到销售,灵活提供“保姆式”全托管(tuōguǎn)、“菜单式”半托管、“定制式”单托管等多元化服务。 “村集体(jítǐ)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,将农户的(de)(de)土地以每亩1100元(yuán)至1480元不等的价格归集起来,通过整合田间路增溢土地2%以上,由我们从耕、种、管、收、售进行全托管、部分(bùfèn)托管,所有(suǒyǒu)的费用我们先垫付,最后在收入中扣除农资、机械作业等费用后,剩余收益全部交给村集体进行分配。”山东滨供农服公司董事长成改革。今年以来,邹平市已整合托管土地5万亩(wànmǔ),即将迎来小麦丰收,按照去年同期数据,单季亩均助力集体降本增效300元。此外,土地托管解放了(le)农村劳动力,1500名村民通过外出务工或者为托管土地劳作获取了又一份(yīfèn)收入。 (大众新闻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 王丹 曲(qū)鹏飞 刘旭 记者 程芃芃)
权威发布|新增国家标准2964项,山东构建“1+4+N”标准化创新发展新格局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